发布日期:2024-10-05 13:11 点击次数:193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忠诚誦念,八大东说念主覺。
佛的弟子有在家眾與落发眾,都稱為佛的弟子。我們获取了釋迦牟尼佛的法,學在釋迦牟尼佛之後,是以稱為佛弟子。既然成為佛的弟子,就要經常溫故知新,日间晚上都要去誦念、複習,這樣才會進步,心也才不會散亂。所謂念经、念法、念僧,誦念等于念法,念要忠诚,至等于到達極至,不但嘴巴念,心也要念,身口合一的,心去思想,嘴把它念出來,心當中與法谄媚,與说念相應。
忠诚的誦念什麼呢?八大东说念主覺。鄙人面有八條,這八條要經常地誦念、思想,就能覺悟聖说念,智商获取真實的利益。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死活。 覺察出煩惱悟到煩惱沒有自性,煩惱本空的敬爱這等于悟覺悟與覺知有什麼差別?覺悟是從心當中去契悟,這個法與我們相應了,稱為悟;知,等于我們知说念。知比悟淺一點,是以要悟!悟也有深淺,所謂大悟幾千次,小悟幾千次。開始學佛修行等于悟了,覺得东说念主生是苦,落发不错了死活,是以必須落发,這亦然悟,這種悟又是更進了一層。有覺才有悟,佛經講覺照、覺察,因為有了覺照、覺察智商夠悟。師父在說法,諸位聽法的這一念心,覺察出我方的煩惱來,這等于覺察。覺察出煩惱,悟到煩惱沒有自性、煩惱本空的敬爱,這等于悟;是以先要有覺察,然後智商悟。
覺,等于靈知靈覺,要悟什麼?悟世間無常。世間有國土世間、五陰世間、眾生世間三種。一切世間,岂论是淨土、穢土,這都屬於世間。淨土為什麼亦然無常?以禪定的角度來看一念不生,這一念,就已過了好幾萬劫了,淨土還是有時間性的,是以是無常的。所謂無常,等于會壞掉,因此,我們要修無常觀,四念處觀裡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亦然無常。這一切世間都是無常的,既是一切無常,是以不要貪著。
我們現在的這個世間,為什麼會這麼的亂?原因等于不知说念無常。东说念主是無常,世間亦然無常,爭這些作念什麼呢?一口氣不來,什麼都沒有了,不是嗎?假使能悟到無常,就會把宇宙上的一切都看破,看破了以後,心即刻获取解脫。
中國從黃帝直到現在一旦皇帝一旦臣現在又到哪裡去了?有好多國土很小的國家,爭奪东说念主家的地皮,以擴充我方的國土,卻不知说念國土是危脆的。中國從黃帝直到現在,一旦皇帝一旦臣,現在又到哪裡去了?國土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當中。脆,是不實在的意旨道理,所謂危脆,等于時時刻刻都是危險的、很脆弱的,只须你一不留神,別东说念主就要動你的腦筋,強佔你的國土,這個世間等于這樣,你爭我奪的。我們這個身體亦然一樣,有了身體就有危險,是以佛法要證到空性,證到空性,無常剎鬼找不到我們,就沒有危險了。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是指我們的正報。我們的身體的四大不調和會有四百四種病,有了病了,很苦;东说念主到最後是东说念主命無常,一切都是沒有了,這是空。你看,宇宙上有沒有長生不死的?四大因為是假合,是以是緣起。不但我們身體是四大,外面的一针一线亦然四大。我們的身體與外面的草木同樣是四大,同樣是苦,同樣是空,同樣是無我,是沒有一個自性的。
色、受、想、行、識屬於五陰。我們东说念主一個是心法,一個是色法:心法屬於受、想、行、識,色法屬於地、水、火、風四大。我們這個心無始以來,執著我們的身體,始終得不到解脫,這是陰。陰,等于障礙,屏障我們的真性。何謂真性?真性一個是佛性,一個是法性。佛性等于我們的覺性,因為我們執著地水火風為實有,執著身體是我方的,心就入到地水火風去了。是以,我們現在要起觀照,觀照五陰無我。
桌子也好、身體也好,這些色法,都是屬於物質,現在科學把通盘物質分析到最後,等于一個能、一個量,它有沒有我?不知说念沒有這個我,執著這個色法,就要出相当。
受,等于一種感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些等于受陰。我們吃東西,每個东说念主的口味都不一樣,悲欢聚散就屬於受,受等于苦樂感受。哪個是苦?哪個是樂?你能夠有個絕對的標準?
到底悲欢聚散哪個可口哪個不可口?這十足是我方的分別、習慣、執著到底悲欢聚散,哪個可口,哪個不可口?這十足是我方的分別、習慣、執著。悟到了空性,悲欢聚散都是虛妄的,都是隨著我們的執著、習慣起的一種變化,一切都是空性,沒有一個我的存在。
佛,這念心不住苦、不住樂,卓越苦樂兩邊,常行中说念實相。所謂住,等于執著,認為悲欢聚散可口或不可口,這個是受陰。
苦受,樂受都是無我,哪裡找個我的存在?不苦不樂受亦然虛妄的田地。不苦不樂受,等于這個時候不感覺苦,也不感覺樂。心當中想都在生滅,這是捨受,以致中和受,雖是想遷流,還是無我,是以,我們講捨亦然無我,受亦然無我。
想亦然無我,怎麼說呢?坐在這裡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現在想得很好,過了半個鐘頭又認為不對了,是什麼原因?因為,想是無我,想是不實在的,想遷流。东说念主,始終在想,想陰,這個休想實在不得了。
行陰呢?心當中想都在遷流抑遏。行,等于失实,外面在失实,心當中又失实。
識,等于分別,东说念主我诟谇。看到什东说念主都不順眼,他不如我,东说念主家树立了心生妒忌,這些都是識在作怪。
四大本齐空,五陰悉非有快刀從頸過,猶如斬秋風当年有位法師,身體一有病的時候,就趕快打坐,思想著身體有了病痛,是哪個在痛?身體在痛?身體屬於色受想行識的五陰田地,色屬於地水火風四大:地大歸地,水大歸水,火大歸火,風大歸風,身體是空的,怎麼會痛?那麼,心總不空吧!哪個才是我方的心?是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分析起來是虛妄不實的,沒有一個受想行識,十足是我方的分別、執著。結果,他契悟了空性,馬上病就好了,他說了兩句話「四大本齐空,五陰悉非有;快刀從頸過,猶如斬秋風」。
雖說敬爱很簡單,要契悟空性,確確實實要經過一番思想。思想等于冉冉分析,重慮緣真,一遍、二遍、三遍、四遍,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能思能想這一個心念,所想的這個空的敬爱,忽然一下與空性相應了,就契悟说念果。是以,五陰無我,不要順著它。
我們东说念主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生滅當中。依報的世間,正報的四大五陰,都是在生滅變異當中,怎麼說?我們這個宇宙有成住壞空,有成相、住相、異相、空相,宇宙到最後亦然在生滅變異當中。桌子,在科學看來,有好多的原子跑來跑去,這些都屬於生滅,我們這個宇宙是屬於大的生滅。
住辞世間上的东说念主有衣食住行,你冉冉地觀察,一秒鐘裡不知有好多生滅?好多死活?加上海裡的眾生、空中眾生、地上的眾生,這麼一加起來,實實在在,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有眾生在圆寂當中,都有眾生在死活變異當中。仔細地去觀察,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沒有一個主管。
能夠處處作东,等于好事源不成作东這個心,等于造業是惡源眾生心沒有覺悟的時候,這個心起貪心、瞋心、癡心,是罪惡之源,地藏經講: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個心竟然惡源!相悖的覺悟了,這個心不但不是惡源,而是好事之源。惡源、好事源都在我們這一念心。能夠處處作东等于好事源,不成作东這個心等于造業,是惡源。這個心本來沒有定形、沒有定性,心性本空,因為是空性,是以不错善,也不错惡。悟到了空性以後,我們能夠作东,起心動念等于善。
我們這個宇宙為什麼會亂?因為东说念主的心亂掉了。假如,我們每一個东说念主心都覺悟了,這個宇宙真可說是东说念主間淨土。這裡講心是惡源,指的是眾生。
形,指身體。身體造種種業,亦然罪惡的淵藪。我們的嘴巴造惡口、兩舌、綺語、谎言,身體造殺、盜、淫,這是不是罪惡的淵藪?既然心是惡源,形是罪惡的淵藪,那麼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就不成執著它了。
知说念心是惡源,身體是罪藪,從現在起絕對不胡作非為,不造殺盜淫,不懈怠。這樣子去觀察,這樣就會討厭這個身體,討厭它以後,就不會執著它了,如斯冉冉地就離開了死活。
死活是一種果報。生,未來不生,既然沒有生,就沒有死,死亦然一種果報。要了死活,不是從母親降生的那個所在去了,不是從腿子一伸的所在去了,也不是淨土所說的阿彌陀佛來接了。
要若何了呢?時時刻刻觀照,觀照心是惡源,是以是觀心法門。知说念心是惡源,是以就不起心動念了,這個才是實在的。
当年岑岭妙祖師開悟了,他說,修行很簡單,一個是動,一個是靜。在打坐時一念不生,一個念頭都沒有;既然一個念頭都沒有,那裡找死活?就沒有死活了。了死活要若何去了?無念等于了死活了。禪修打坐,告訴诸君要無念,诸君的無念能保握多久?心要起心動念,就要起善念,身體要動,就起善行,這樣子心就不是惡源,形就不是罪藪,這等于好事源头,這就了死活了。心一念不生,哪裡找什麼死活?是以,要學無生,淨土宗念经,也要念到果證無生。我們在沒證阿羅漢果当年,不要信服我方這個心,為什麼?因為,無始以來心都在貪、瞋、癡當中,你現在信服它,它又會作這些事情。
抖音风 反差 修行是現在的所作所為與過去要相悖动漫 在线過去為我方全是貪、瞋、癡現在不為我方都是戒、定、慧修行,是現在的所作所為與過去要相悖,過去為我方,全是貪、瞋、癡;現在不為我方,都是戒、定、慧。這樣子去觀察,冉冉離開煩惱,煩惱沒有了,死活就走漏,如果依據這個敬爱去修行,就能了死活。佛法的精義不过乎了死活,證涅槃、證菩提,就不错了死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死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巩固。 多欲等于煩惱心當中貪求太多,身心會很困乏知,等于知说念,覺等于我們這個心--靈知靈覺。 這個心要知说念什麼呢?要知说念多欲為苦。我們每一個东说念主都有欲:財、色、名、食、睡這地獄五條根,有了欲等于苦。一般东说念主不了解,以為东说念主的逸想是貪求愈多愈好,在我們看來,這是苦的事情,欲真恰是一種罪惡。
修行學佛,最低实现要寡欲、要少欲,多欲等于煩惱。心當中貪求太多,身心會很困乏。因為貪財、色、名、食、睡,心當中有了這些等于負擔,有了這些垃圾,一定會疲勞。
先由少欲,達到無欲田地,我們的心就很巩固了,巩固就得了解脫。古东说念主說:「龙潭虎穴,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能納百川,是以稱為海,我們心量也要像海般地廣大,看到壞东说念主不要嫉惡如仇,看到好东说念主要讚嘆他,「龙潭虎穴,無欲則剛」,要想長壽,身體也要無欲,達到無欲的田地,什麼都不求了,心得清涼,身心即得巩固。
想要得巩固,就要從少欲下手。由少欲之後達到無欲,心十足清淨了,最後達到巩固的田地,不但現在巩固,死活也要巩固。简直有了定力、有了智谋,定慧達到最高的田地,神通巩固,你看如來有法身、報身、化身--千百億化身,這才是简直的巩固。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安静,安貧守说念,惟慧是業。 东说念主貧不是貧,心貧才是貧除了少欲之外,我方更要知说念觀照這個心,覺察這個心。前边講心是罪惡的淵藪,心是惡源,為什麼心是惡源?因為,心無厭足。世間东说念主,名利双收、嬌妻好意思东说念主、功名富貴…,求了這些以後即增長罪惡。為什麼是罪惡?財多了就恋酒迷花,這不是罪惡是什麼?有了名,膨脹我方,成群結隊害东说念主,這不是罪惡?這亦然增長罪惡。所謂玩具喪志。總之,無論求什麼東西,對我們心當中都是一個障礙。自性心、無為心、清淨心、菩提心、真空妙有,這些才是最實在的。心當中只须有一點點東西,將來就要受果報,宇宙上的东说念主都是求,心無厭足。這念心瓦解了「惟得多求,增長罪惡」,心等于一種好事,不解白,心等于罪惡。
一般东说念主稱「貧说念、貧说念」,貧,才是说念,心要安於貧。佛經裡說:「东说念主貧不是貧,心貧才是貧,心貧無智谋,墮入惡鬼身,东说念主貧能守说念,是為貧说念东说念主」。东说念主貧不算貧,心當中具足一些好事、智谋,哪裡是貧?清涼巩固、真空妙有、真如法性、心生萬法、為法中之王,這不是很富貴?
安貧守说念,安於貧窮,心與说念和,心得巩固,菩薩要從這所在去會通,心清淨了,就不會羨慕东说念主家了。
「惟慧是業」,時時刻刻要增長我們的智谋。菩薩以度眾生為業,因為眾生的根機不一樣,要想度眾生,就要具足好多肤浅的智谋,是以要博學多聞,博學多聞就能增長智谋。二方面,菩薩也要了死活、斷煩惱,佛經講得很昭着,要斷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了死活、斷煩惱也要智谋,學了這些法門,智商毁灭我方的煩惱。是以,慧才是我們的正業,除此之外就不是正業,因為不屬於智谋門。
菩薩是以智谋為業士農工商亦然業,但這些世間上的業,並不是以智谋為業,世間上的業,和出世法的菩薩说念是不同的,菩薩是以智谋為業。我們要修行菩薩说念,要博學多聞,不但要博學多聞,况且要經常反省檢討,摒除我們的煩惱,使心得清淨,悟到菩提心,這才是真實的。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四魔ˍˍˍ天魔、煩惱魔、五陰魔、死魔每一個东说念主都有懈怠墜落的習慣,要對治懈怠,就要精進,沒有別的。精進心等于不懈怠。時時刻刻要预见六波羅蜜當中的精進,如佛經裡所說,除了日间要费力,晚上還要费力,上深夜、中深夜、下深夜無有間斷,如普賢十大願王的拜願--想相繼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如斯地真精進,智商破煩惱魔。
我們的心當中,有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這些都是我們的煩惱,要破這些煩惱,就要用精進才有辦法。不但要破煩惱,還要摧伏四魔,摧伏了四魔,智商出陰界獄。我們的身體等于陰界,身體屬於五陰田地,這個心住在五陰田地當中,就像住在牢獄當中一樣不得巩固,吃苦受苦。因此,我們要摧伏天魔、煩惱魔、五陰魔、死魔這四種魔,智商出離五陰田地,智商脫離死活。
一般东说念主以為,魔是三頭六臂,一聽到魔就局促。天魔有欲界天的天魔、色界天的天魔二種,欲界天等于他化巩固天,色界天等于摩醯首羅天,這兩層天的神通最大。這兩個天魔淌若現前,暗意你有功夫了,天魔來了,就暗意你快成说念了!
一般东说念主所說的魔,是指煩惱魔。我方心當中,患得患失,想東想西,煩惱一大堆,這種魔使我們不得巩固。魔,是障礙的意旨道理。
五陰魔,五陰等于色受想行識,照見五陰齐空,五陰魔就可出離了,色受想行識都是空,要去照它,五陰魔就可去掉。
五陰魔沒有了,死魔当然也沒有了,五陰照見,空掉了,哪裡還有死?
另外,還有病魔,修行等于怕病。每個东说念主都有病,所謂衣食住行苦;病魔最厲害,病魔能使你用不上功,但我們要精進,要拿起念頭來,就不错把病魔冲破。
第五覺悟,愚癡死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谋,树立辯才,训诫一切,悉以大樂。 不解白緣起性空的敬爱叫愚癡不解白心性的敬爱也叫愚癡菩薩不僅要博學多聞,還要增長智谋,不但增長智谋,還要树立辯才。能夠增長智谋,树立辯才,才不错训诫眾生。训诫眾生的成果等于悉以大樂,大樂不是渊博的快樂,這種大快樂是但愿證到了大涅槃,斷了煩惱,智商大樂。
不解白佛法的敬爱,不解白緣起性空的敬爱,叫愚癡;不解白心性的敬爱,也叫愚癡。有了這種愚癡,就要感死活果報。有生一定有死,生指煩惱,現在有煩惱,將來就會有死活。东说念主從早到晚,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前一個念頭過去了,後一個念頭又生出來了,時時刻刻一個东说念主齐在生、死當中。
生、死像愁城一樣,要脫離這種死活和愚癡的愁城,菩薩要經常预见佛法,念经、念法、念僧,經常铭心镂骨,這個心要與法相應、與说念相應,我們心當中就能轉識成智。
常,等于不斷,斷了就不是常。經常要把善念、悯恤喜捨四無量心、六波羅蜜想在心當中。不想善法,惡法就現前,時時刻刻想善法,惡法就不會現前了。現代东说念主為什麼修行不太能见效?等于念頭提不起來。禪宗祖師的參話頭,等于要提念頭,念頭沒有了,打盹儿、休想就來了;念頭提正了,等于正念,到最後,不提念頭,我們這個心亦然正念。
《楞嚴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經要聽,聞了以後要時時刻刻返聞,佛法的敬爱好多,聞了一個還不算,要多聞,聞了以後還要思,不思的話是記不住的。
廣學,是什麼都學,學了以後不經過一番思想、過濾,過了一段時間又不知说念了。思是透過第六意識,無論是看經、聽法;看過、聽過一次之後,眼睛閉著把這個敬爱反覆屡次地去想,一下子因緣老练了,忽然能想這一念心與所想的敬爱,一剎那相應,就證果成说念了。聞思修是相互連帶的,有了這些智谋,能树立辯才無礙。
所謂辯才無礙,一種是,說法無障礙,頭頭是说念;第二種是,對佛法的第一義諦、真諦、俗諦,這些最高的敬爱,俗諦能講,真諦能講,中说念第一義諦也能講;對天台宗的空假中的敬爱,都能說,這樣子才是達到辯才無礙。要想树立辯才無礙,需要在平時去薰修。
度眾生,等于但愿每個东说念主都能得證到菩提涅槃的果報东说念主齐有佛性,過去际遇好因緣,覺悟得很快,前世沒际遇好因緣,今生才际遇,覺悟得就很慢,岂论快慢,到最後齐能覺悟;無論是上根、中根、下根,到最後統統歸於菩提、涅槃。世間上惟有菩提、涅槃、禪定才是最快樂的。度眾生,等于但愿每個东说念主都能得證到菩提、涅槃的果報。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东说念主。 菩薩的心量廣大觀察一切眾生齐是我方的子女一樣是以他不憎惡东说念主世間上最苦的等于貧苦,一個貧窮的家庭,相互之間常有著你怨嘆我,我怨嘆你的事情發生,這都是由於貧苦的關係。
其實,东说念主與东说念主之間,不啻是橫的與眾生結惡緣,在家庭裡父母、昆仲,乃至兒女,相互一見面都是怨氣沖天。現在修菩薩说念,就要把這些觀念衝破。
六波羅蜜當中的布施,能增長我們的福報,增長福報又執著福報也不好,布施要有智谋,知说念所布施的對象、當中的財物、布施的這一念心,這三樣齐是緣起,是性空,了不可得,這樣的布施才是简直的布施。俗話說:济急不救貧,你想救別东说念主的貧,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东说念主东说念主齐有他我方的因緣果報,如果能救貧,世間上就沒有因果了。因此,菩薩布施要以对等心,不但要对等布施,况且還要知说念三輪體空的敬爱。
無論是落发、在家心量都要廣大,即使是世間上最大的惡东说念主,也不成憎惡他。一般來說,嫉惡如仇大致是有正義感,所謂:有善必賞,有惡必罰。简直修菩薩行,這個觀念就要改正過來,菩薩但愿好东说念主能盡量成佛,也要想辦法教導壞东说念主,使他變成好东说念主,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于這個敬爱。
在佛法當中,有假觀善、真空善、中说念實相善。假觀善,等于宇宙上通盘的一切齐是假的--凡通盘相齐是虛妄,如夢幻泡影;善與惡齐是空性,緣起性空,現在認為好,過了一段時間就變壞了。菩薩的心量廣大,知说念一切善善惡惡都是無常的,觀察一切眾生齐是我方的子女一樣,是以他不憎惡东说念主。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东说念主,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落发,守说念洁白,梵行高遠,悯恤一切。 保握這一念无为心即是守说念,打了休想馬上知说念這即是覺修行一定要遠離五欲,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世間东说念主齐貪著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五欲有什麼好呢?大智度論裡說:「五欲無益,如狗嚙骨;五欲增諍,如鳥競肉;五欲燒东说念主,如逆風執炬;五欲害东说念主,如踐毒蛇;五欲無實,如夢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須臾。」
沒有成说念、證果的东说念主都稱為俗东说念主。出了家還沒成聖说念,在這段期間都會有貪著,財色名食睡是無始以來的好一又友,現在要疏遠它,並不簡單。世樂不过乎五欲田地,一般东说念主把五欲當成快樂。世間上的快樂有:女色、財寶、聲名、飲食、休眠、田園、穿戴、眷屬、當官等。世間东说念主齐活在這些上头,很染著。沒有這些,东说念主生的意義就沒有了。若何遠離這十種世樂?第一、身要不染,第二、心不要染。
志願落发,時時刻刻要预见三衣、瓦缽、法器。经常想念三衣、瓦缽、法器,心當中即得清涼。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有袈裟,袈裟代表僧眾的形象,亦然給眾生種福田。世尊在寶藏佛的那個時候,發願修行,作念寶藏佛的弟子,曾經發願:將來成佛時,有东说念主對袈裟有一分的恭敬:落发眾一定不错得三乘授記;一般东说念主不错遠離災禍處處安谧,一切鬼神不错脫離惡鬼之苦。世尊已經成佛了,佛的願力不可思議,是以要常念三衣、瓦缽,經常要有恭敬心的预见:「袈裟實在是一個寶」。
用缽的筹办是節化,缘何用瓦缽无须其他的缽?木缽屬於外说念,其他尚有石缽、瑪瑙缽、金缽,最佳的缽是金缽、銀缽、水晶缽、瑪瑙缽,四天王用這四缽來供養世尊,世尊將四缽變成一缽,以後的落发眾齐用瓦缽,沒到達世尊那種德行的時候,齐用瓦缽,免得心生貪著。
梵網經裡說,菩薩修頭陀行的時候,經常要將三衣、缽具、濾水囊、楊枝、澡豆、淨水瓶、錫杖、香爐、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菩薩像等十八種法器帶在身上,菩薩修行要具備這些法器。
所謂落发,是出紅塵家、煩惱家、三界家、無明家,這才是简直的志願落发,如果身落发,心起煩惱還是沒有效的。身現落发相,心又一塵不染,這才简直稱為守说念洁白。
守说念,守即是保任。保任我們這個心,我在這裡說法,諸位聽法的這一念心,不要讓它跑掉,或者是讓它打休想。打了休想要馬上檢討反省過來,保握清昭着楚、清昭着楚,保握這一念无为心即是守说念。
佛法,除了守這一念心之外,還有悯恤心,另外還有善法、俗諦、真諦、中说念第一義諦,這樣,说念就更圓融、更巩固、更實在了。有能守、所守的這個心,還不是说念,守说念仅仅個肤浅,把心守熟了,最後,说念不要守了。不守,我們這個心也不打休想;不守,我們這個心也沒有昏千里;不守,我們這個心也不會造惡業,到了這個時候不错无须守了。
覺,等于覺察、覺悟。觀,等于觀照。何謂覺察?忽然一下打了休想,馬上知说念,這即是覺;知说念了,馬上改正、檢討、反省,這即是觀,有覺有觀,即屬於守说念。守,要在這一念心上守,時時刻刻的在這個所在,作念不到這樣的話,握戒亦然守说念。守五戒、修十善,落发眾守比丘、比丘尼戒,這是守说念的前线便,屬於事上的守说念,事上作念到了,休想也會冉冉減少。
前边所說的都作念到了,自有关词然產生一種好事果報出來,简直達到梵行高遠,说念風当然遠播。身也清淨、口也清淨、意也清淨,這樣子一切齐清淨了,真恰是達到了梵行高遠,卓越三界了;我方获取了解脫,這僅屬於自为,這樣子有什麼用?要起悯恤心,還要利他。
我們在靜坐時,要修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或修七週緣慈。禪坐不修悯恤心只可自为,不成利他。若何修?
慈無量,慈能與樂。從現在起告訴我方,要給眾生快樂,我方作念不到,願要發,我們也不错發這樣的願:聽到我的名字、看到我的形象的馬上身心快樂;對有病的东说念主要照顧他,讓他身心获取安谧、从容,對一切眾生齐要如斯。從現在乃至未來世,齐要給眾生快樂,想相繼無有間斷。
悲能拔苦,拔眾生的苦。不但現在如斯,我這一世都如斯,不但今生如斯,祖祖辈辈齐如斯。祖祖辈辈都要拔他們的身苦、心苦、衣食住行苦。
喜,是歡喜、隨喜、讚嘆、隨喜好事。為什麼要喜?一切眾生齐有佛性,對每一個眾生都不可小看,都要隨喜讚嘆,他們都有無量的好事。對什麼东说念主都能隨喜,歡喜讚嘆他幾句,不但現在如斯,乃至未來際也如斯。
捨,即布施。捨去我們的煩惱、惡念、種種邪見思想。世尊在悲華經裡說:「菩薩修菩薩行,三千大千宇宙,沒有一個所在不是我捨身命的所在。」為了度眾生、成说念業什麼都不错捨,這即是悯恤,對一切眾生齐悯恤一如。
第八覺知,死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若何代?生與死,大致火在燒一樣,這即是煩惱,所謂五陰熾盛苦。
一個东说念主心當中,如果沒有佛法的滋潤,好比火時時刻刻地在我們身上焚燒,使眾生在六说念當中,頭出頭沒的輪迴,從沒有住手過。
大乘心,等于自为利他、普度眾生的心、成佛说念的心。普濟,要对等的普濟,通盘一切眾生統統包括在內。
願代眾生受無量苦,若何代?精進费力,多增長一些智谋,這樣等于代眾生受苦:建说念場是前东说念主種樹後东说念主乘涼,亦然代眾生受苦。現在,受苦作這些事情,不是為我方,這即是代眾生受苦。代眾生受苦要付諸於實行,不是嘴巴說說即好了。
將來我們的智谋、说念業树立了,說法無礙了,能觀眾生根基,與眾生廣結善緣;這個時候,你一說法,眾生因获取你的佛法開悟了,以至成说念證果了,到最後通通大涅槃。
如斯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东说念主之所覺悟,精進行说念,悯恤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死活,度脫眾生。当年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死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说念。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想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死活,常住快樂。 用八大东说念主覺經所說的次序就可斷死活想成佛、成菩薩,就要依據前边八條,去费力修行、去覺悟,這等于菩薩行。要精進,不斷地奋发,修悯恤及智谋,悲智雙運。
法身即證到空性,證到空、無相、無我、無住這一念心等于法身。法身等于菩提心,是以,佛經說:「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下種」。
無住、無為、無相,這一念心要經常保任,這一念心修了善,不執著善,然後智商到達涅槃,佛法最高的是涅槃。證到了涅槃,不要執著在那邊,還要乘願再來,倒駕慈航。
八大东说念主覺經我們要經常地誦,在誦當中,你心當中只预见這些事情,心预见這些事情,就能轉識成智。這樣的,想都就與佛法相應,是以想都是滅無量罪。如果,想都是在生滅、在煩惱當中,這就不是滅罪。口念心不念,不成滅罪,要口念心念,這智商简直滅罪。
時間一久,心清淨,菩提心就清淨了,自有关词然,這個田地就現前了;很快地,即能達到正覺,聲聞緣覺屬於正覺,佛屬於無上正等正覺,這裡是說,最低实现不错速登正覺,也不错達到無上正等正覺。
這樣子修行,死活煩惱,一斷永斷,一滅永滅,成了佛,不會再變眾生了。如果,煩惱沒有漏盡,將來轉世還會羽化,四禪八定的筹办是修定,因為定不成產生智谋,是以無法斷煩惱,還是在死活當中。用八大东说念主覺經所說的次序,就可斷死活。時時刻刻安住在涅槃四德常樂我淨,等于經常都在快樂當中。佛法是最真實的,想要達到這個田地就要依據八大东说念主覺經动漫 在线,去费力修行,這才是最實在的。
上一篇:快播伦理片 女生殖器太宽松的原因
下一篇:幼女秀场 扎眼!济宁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济宁市|任城区|低凹地|高温天气